目录
生平传记 Celebrity stories
彭湃
(发布日期:2016-03-17    浏览量0 )

彭湃(1896.10.22-1929.8.30),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彭湃故居座落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桥东社龙津河畔,彭湃故居坐北向南,面临龙津河,始建于清末,主楼两层,面宽三间12.9米,进深10.9米,前廊仿西式建筑,风火式山墙,总建筑面积266平方米,彭湃同志在此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彭湃的书斋“得趣书室”就在故居东侧。由于彭湃投身革命运动,彭家的家财家产和故居,都为革命作过贡献,第一代东征到过海丰后,周恩来同志和东征军的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加伦曾在此住宿、工作。

原屋毁于1925年6月,1986年按原貌修复。故居东侧得趣书室,原是彭湃的书室。面宽三间,风火山墙,建筑面积96平方米。1922年夏,彭湃同志与妻子蔡素屏搬到这里居住,并在这里组织了六人农会小组。第一次东征时,周恩来曾在此帮助建立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中共海陆丰地委刚成立时也在这里办公。1928年3月被国民党军队烧毁,1958年按原貌修复。彭湃故居门前的龙舌埔旧址,原是一快长方形宽阔坪。1923年元旦,成千上万的农民聚集在这里庆祝海丰总农会成立。此后许多重要的集会都在这里举行。1927年冬,海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在这里举行数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焚烧田契471088张,租簿58027本。它是海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

《海丰文物志》又记载:1925年6月,革命军回师广州,军阀陈炯明残部重陷海丰城,故居遭焚毁,只遗下墙基。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围墙加以保护。1962年7月7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布该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得趣书室)。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15万元按原貌重建,并陈列彭湃烈士生平文物展览。

[彭湃](1896—1929)广东海丰人。中国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出身地主家庭。1917年东渡日本求学,1918年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反帝爱国活动。1919年参加早稻田大学激进青年组织——建设者同盟。十月革命后,开始研究社会主义学说。1920年和留日学生组织赤心社,学习俄国革命经验。1921年5月回国,不久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7月创办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10月接任海丰县劝学所长(后改为教育局长)。1922年创办《赤心周刊》与《陆安日报》,宣传革命思想。同年6月开始从事农民运动。7月在海丰县赤山创建农会。1923年月当选为海丰县总农会会长。同年5月海丰县总农会扩展为惠州农民联合会,任会长。

7月又改组为广东省农会,被推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成为广东农民运动的先驱者之一。1924年初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7月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创立农民运动讲习所,他曾担任第一届和第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1925年,先后任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书记,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农委负责人,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长。同年2月和10月,随军参加两次东征战役。1926年发表《海丰农民运动报告》。同年5月在广东省第二次农民大会上当选为第二届常务委员。6月在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东江农民生活状况和开展农民运动的经验。10月任中共汕头地委常委、省农会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主任。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1927年3月到武汉,任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同年4至5月,出席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随后在中共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11月领导海陆丰农民第三次武装起义,建立第一个红色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12月广州起义时,被任命为广州工农民主政府人民土地委员。广州起义失败后,继续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余部在海陆丰地区坚持斗争。1928年7月在中共六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中共东江特委和潮梅特委合并为东江特委,被指定为书记。同年冬,调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1929年8月24日,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30日壮烈牺牲于龙华的上海警备司令部内。中国工农红军曾建立彭(湃)杨(殷)军事政治学校,以志纪念。


上一篇:      下一篇:陈炯明

相关文章